第九十章武器_三国:我到阎罗殿玩一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章武器

第(3/3)页

氛一扫而空。

这种武器我是知道的,就是投石索,到现在一些藏民还用它来打猎呢,当地人管它叫‘炮嘎’。蒙古人过去也没少用,成吉思汗于札木合结安达用的髀石就是其中一种,闲暇时用来游戏,打猎时就是武器。但是我没想到,鲜卑人居然也使这玩意儿。不过蒙古人和藏民比他们还是先进一点,他们把石头改成了铜蛋子或者是铜块,鲜卑人明显不知道这中间的分别。

“那我们还有什么除了弓箭以外的守成利器吗?”我问那个守将。

“我们有火油,石灰,滚木,擂石,还有石包。”

ps:华国古代抛石器械。在华国最早抛射石弹的器械称为‘石包‘,晋代以后出现“石包”字。春秋时军队已装备石包,汉代以后大量使用。形制逐渐完善,多样。唐代李筌著《太白阴经》载,石包体是木料制成,接合部采用铁件。石包应用杠杆原理,以人力拉拽发射。形状类似北方农村井边打水的吊杆桔棒。石包中心有条石包柱,埋在地上,或架在架上,有的装在车上。柱顶端横放一条富于弹性的石包梢,利用它的弹力发射石弹。石包梢长约为二到八丈,轻型战石包为单根石包梢,重一些的则为合股石包梢。根据发射石弹的重量有两梢,三梢、五梢、七梢,最多达到十三梢。石包梢选用优质木料经过特殊加工而成,使它既坚固,又有弹性。石包梢越多,射出的石弹越重量,发射距离越远。石包梢的一端要放弹案,另一端拴着石包索。每条石包索由一到两人拉拽。普通单梢用四十人拽,大型的则需上百人拽,最重要的十三梢石包要用二百多人才能拽得动。在施放时,将石弹放入皮案内,用很多人各自握绳一条,听号令一齐用力猛拉,利用杠杆的原理和离心力作用,把石弹抛至敌方。

“太好了,有石包就行,我帮你们改装一下,作用要比原来大得多,一定让这帮鲜卑人有来无回。另外,石灰也很有用。”我自信的说。

ps:我看到一些书上说汉代没有石灰,这是不对的。

苍梧、桂阳贼攻郡县,零陵太守杨璇制马车数十乘,以排囊盛石灰于车上,系布索于马尾;又为兵车,专彀弓弩。及战,令马车居前,顺风鼓灰,贼不得视,因以火烧布然,马惊,奔突贼阵,因使后车弓弩乱发,钲鼓鸣震,群盗波骇破散,追逐伤斩无数,枭其渠帅,郡境以清。(资治通鉴●卷第五十七)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ww.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