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一更二更_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TXT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9章 一更二更

第(2/3)页

大量钱粮。”

        胤礽插嘴:“若黄河已平,大清国库不再为黄河河道耗费大量钱财,依靠治河而中饱私囊的人就会饿死。他靳辅不死谁死,哎哟,阿玛,你干嘛打我?”

        康熙道:“别说那么直白。你作为太子,要学会隐忍深沉,不可耿直浮躁。”

        胤礽立刻做出一个高深莫测的表情:“是,阿玛。”

        康熙看着胤礽高深莫测的表情,好不容易才忍住笑:“很好,很好,就是这个表情。”

        听到胤礽理出的这些条理,忧国忧民的于成龙正郁闷着,却发现皇家两父子已经玩闹起来,顿时无语。

        他不敢打断康熙和太子的玩闹,尊贵的皇家父子二人安静后,才道:“臣愿写信给于振甲,阐明其中厉害关系。有靳辅这等治河能人,海清河晏一日肯定会到来。”

        胤礽耸肩:“不可能。别说黄河,所有河流遇到暴雨时该有洪水都会有洪水,降雨量一大就肯定会决堤。只要没有大缺口,在非暴雨洪水时能通河运,便是已经治理好了。”

        想什么呢,雨一大,现代社会的江河湖海该决堤还是决堤。

        于成龙茫然,显然不懂为什么河道治理好了,仍旧记会决堤。

        康熙让人拿来三盆水,分别从黄河上中下游一同倒水。

        于成龙眼睁睁着看着河水漫过堤坝,浑身力气仿佛从身体里抽离,他呆呆地看着哪沙盘上漫山遍野的水,好像看到了黄河决堤,尸横万里。

        康熙看着这被水漫过的沙盘,心情也很不平静。

        康熙原本也和于成龙一样,认为黄河之患只要遇上能人,就可以根治。

        有了沙盘之后,康熙经常和儿子们一起拿着历代治水书籍研读,还搜集了一些外国有治水经验的人询问。

        康熙几年前就召集中外能人异士,组成了一个顾问团。这些顾问团中就有治水的人才。

        经过沙盘推演,康熙知道无论哪里的水患都不可能完美解决。水患也是天灾的一种,朝廷得不断往里面砸钱,疏通水道、修整堤坝、堵塞缺口。

        追根究底,大清还是缺钱缺粮。若大清能像英吉利等国一样,挪世界财富为一地之用,还担心什么黄河?

        修,随便修,我有的是钱是粮!

        康熙每每看到世界地图都在畅想,若有钱了,他要修更多的运河,更多的道路,让北京城的政令能畅通无阻的下达到大清每一个角落,让大清的军队能在一两日之内出现在大清每一处土地。

        如果能实现这样的愿景,大清统治何愁不稳固?

        被迫塞了一脑子治水经验而头重脚轻的于成龙离开后,康熙拍拍胤礽的脑袋:“等台湾打下来,国库的钱要先紧着大清水军用。”

        没有外人了,胤礽捂着又被康熙揉乱的头发,开始和自家汗阿玛摆事实讲道理,儿子长大了,需要隐私。

        康熙先解释,不是故意带人看他洗澡。他只是有些担心累得摇摇晃晃的胤礽,多守着胤礽看了一会儿,见胤礽没事才离开,这是关心。

        然后,康熙十分不理解胤礽想要隐私的要求。

        他作为皇上,哪怕和妃嫔睡觉的时候房间内外都有人守着,洗澡上厕所都有人伺候,太子要哪门子的隐私权?何况太子还是个小孩子,小孩子不存在隐私。

        康熙打趣胤礽,难道这么小的孩子还会害羞?胤礽这种年纪,正是光着屁股满地跑的时候呢。

        胤礽试图争辩:“……那不一样,伺候的人和外人不一样。”

        康熙笑道:“于成龙不是外人,你不要和他见外。”

        胤礽:“……”算了,他明白了,和封建帝王加封建大家长康熙辩论这些话题完全没意义。

        胤礽不再谈论这个话题,康熙却把这件事当笑话讲给了太皇太后、皇太后和一众妃嫔听。

        连胤禔都不理解胤礽为何会恼羞成怒。胤禔说,胤礽该邀请康熙和于成龙一起泡澡。

        胤礽张张嘴,嘴闭上,嘴又张开,又闭上,然后闭上眼“啊对对对”。

        他再次感受到了自己和这个时代的格格不入。

        让胤礽更郁闷的是,康熙发现自己不再那么容易晕倒之后,便变本加厉的让自己学习和参与政务。

        在康熙看来,胤礽晕倒这种事就和跑步一样,今天能绕着校场跑一圈,明天就能跑一圈半。只要每次都将胤礽逼迫到极限,胤礽下次的极限就会来得更晚。

        康熙自己就是这样逼迫自己,所以他认为自己儿子也行。

        胤礽早就知道会这样,心情没什么大起伏。

        他第一世的时候被逼得更狠。这辈子对比大哥他们的功课,他也是被康熙溺爱着,每日只要能完成功课,就有大把的时间自己挥霍。

        若是大哥提前完成了功课,康熙肯定会说“好,再接再厉”,然后再给大哥加一堆功课。

        第一世的时候,皇子们一年只有几日假,连过年都不能休息。每日四点左右天未亮就要出记门读书,待天黑了才能休息,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出宫建府。

        这样填鸭教育教育出来的孩子,再蠢也有几分本事。

        可惜乾隆后,不知为何对孩子的教育就放松了,可能是子嗣太少的缘故吧。

        康熙儿子多,随便造作,累死一个儿子还有其他儿子。

        康熙和胤礽达成无言的默契,胤礽每日工作量增加了许多,胤禔看着就不高兴了。

        他当然不是嫉妒胤礽。他记得自家太子弟弟经常因为劳心劳力生病,汗阿玛那所谓“这次劳心劳力晕倒,下次就可以多劳心劳力一会儿”的法子,简直和以毒攻毒差不多了。

        即使有御医们每日给胤礽诊断平安脉,保证胤礽的身体健康,胤禔仍旧认为这样不好。

        身体不好就该歇着,哪有身体不好就要多累一累的说法?

        可胤禔心里着急,也没办法改变康熙的意见。他只能闷头读书习武,希望能早日分担太子弟弟的工作。

        康熙见大儿子也开始努力了,就带着两个孩子一起教,希望能抹平大儿子的棱角,让大儿子变成熟些,别老气他可怜的汗阿玛。

        康熙没有多想,其他大臣们就开始多想了。

        即使这些大臣也知道康熙没有多想,但谁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ww.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