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三更四更_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TXT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6章 三更四更

第(1/3)页

大清大臣们终于明白康熙和胤礽的苦心(并没有),一同携手奋进,共建繁盛大清的时候,西方日子非常难过了。

        罗斯国和奥斯曼帝国打得难分难解;英国和法国因各自扶植傀儡争夺西班牙王位而再次掀起英法战争,将整个欧洲大陆都卷入其中。

        陆战永远都是绞肉机和吞金兽。

        英法两个强国在战场上厮杀,两国国力疯狂消耗。

        此时英国执政已经是威廉三世。

        詹姆斯二世在忘年交挚友大清直亲王的劝说下,带领支持他的天主教徒们放弃英格兰王位,前往新大陆开辟“新英格兰”。

        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公主与女婿荷兰执政威廉三世被英国国教迎到英格兰,双王执政。

        这次伟大的、兵不血刃的政权更替,被后世称为“光荣革命”。

        英国人终于摆脱了邪恶的天主教徒国王,迎来了新的开明的、只信仰新教的国王,议会权力更是大涨,基本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新政体。

        英国的天主教徒也有了一位英明的领导带着他们开辟新的领地,不再担心被英国国教迫害。

        英国人将支持玛丽女王和威廉三世的大清太子视作友人;新英国人将詹姆斯二世的挚友直亲王视作替圣人引路的东方大贤。

        总之英国的国力(在他们自己看来)没有任何消耗的前提下,达到了双方都很满意的结局,英国摆脱了混乱的政。治局。势,实力大涨。

        威廉三世又在英国大量引进荷兰的投资,并将荷兰先进的经济运行模式引入英国。英国军备焕然一新,经济面貌截然不同。

        在这样的前提下,威廉三世胆敢与太阳王路易十四开战,就理所当然了。

        本应该是这样。

        但谁想到,一场巨大的寒灾席卷欧洲大陆,战争消耗和获得微妙的平衡被打破,欧洲平民们仿佛一夜之间生活难以为继。

        可这已经蔓延整个欧洲大陆的战争却不是想停就能停下来的。

        于是,威廉三世和路易十四在各自国内的声望直线下降,风评直转而下。

        法国人不再称呼路易十四为太阳王,英国人试图阻拦威廉三世的命令,连荷兰都骂威廉三世吸荷兰人的血去支持英国。

        荷兰人原本是因为有利可图才投资英国。当有得赚的时候就称呼为威廉三世为最英明最伟大的国王。现在赔了的时候,威廉三世就成了荷兰的卖国贼了。

        胤礽在大清远远得到这个消息,笑着叹气。

        历史就是一个圈。现代社会许多情况都能在历史中找到影子。比如现在的荷兰人,像不像后世的股民?

        胤禔为了等三个弟弟,拖拖拉拉来到欧洲大陆的时候,已经是太阳历的九月了。

        这时候,欧洲即将进入最黑暗的时刻。

        在这时候,胤礽的书信也到了。

        胤禔捏着胤礽的书信笑了笑,让弟弟们支棱起来,把留在欧洲出访和干活的官员、民间学者全部使唤起来,让他们去游说欧洲诸国,调停战争。

        “大寒灾和战争让欧洲民不聊生,欧洲人也是人,也是爹娘生养的。我大清礼仪之邦,仁义之国,看不得人受苦。你们拿着本王的举荐信,去各国游说,希望他们能停下战争,携手救治百姓。”胤禔大道理是一套一套,“上策是停战,中策是停火,下策则是咱们低价卖给他们粮食,帮他们赈灾。我大清虽然国力有限,但不忍心看生灵涂炭,愿意从牙缝里挤出粮食来救济友邦。”

        胤禔的三个弟弟们:“……”

        大臣和民间学者们:“……”

        如果这话是太子殿下在说,他们就信了。但此话从直亲王口中说出来,他们怎么总觉得直亲王黄鼠狼给鸡拜年,记没安好心呢?

        不过能调动粮食的权力在皇上手中,直亲王只是奉命行事。

        皇上和太子仁慈,做这种事正常。他们只是对直亲王有偏见,才会狐疑。

        大清的大臣和民间学者们就算没有一颗仁慈之心,但也希望能经过调停欧洲大战之事青史留名。

        大臣们和民间访问团的文人们都是饱读诗书之人,史书中的典故倒背如流。

        读过史书的人都知道,最群星璀璨的时候,就是春秋战国之时。

        现在欧洲,不正是春秋战国吗?

        他们从史书中看过的那些辉煌的故事,如果能在欧洲的春秋战国中实现,说不准他们也能在未来混一个圣人的头衔。

        而且这可是调停海外的战争,听上去比国内自己打来打去还厉害一些。

        当然,这些人中也有真正仁慈,真正认为欧洲人也是人的好人。

        比如年纪已经很大了,但身体越来越好的顾炎武等人。

        他们来欧洲之后本有些水土不服,但见到与众不同的风土人情之后,心中理想火焰熊熊燃烧,居然连带着身体也仿佛变年轻些了。

        他们出海已经几年了。

        这几年大清民间学者出访使团的船来来回回,人换了好几拨,那几个出访前见过胤礽的老头子们却一个都没有回来。

        胤礽特意吩咐清军照顾他们。他们住在荷兰同一个庄园中,一同出门,一同结交外国好友,一同回来整理见闻著书立说。

        当欧洲乱起来之后,他们不忍看着生灵涂炭,再加上身体不好,本准备回国把草稿整理好,将新的书刊印成册,了结最后一桩心愿。

        但胤禔这一番话后,他们却变了主意。

        这帮一只脚踏入坟墓的老头子们想起自己在清军入关之后,见到中原百姓种种惨事,不由移情。

        他们曾经奋斗过,也曾经逃避过,最终失去了所有梦想。

        现在仿佛旧事重演,他们就算不能结清遗憾,至少在生命的最后关头做一做该做的事,能救下几条命就救下几条命,也算不枉这风烛残年了。

        胤禔接到的胤礽的书信中,有让胤禔好好照顾顾炎武和其他几位老人,让他们赶紧回京的话。

        胤禔都为他们备好船了,他们却不愿意离开。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ww.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