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屁大点事儿_催泪系导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屁大点事儿

第(2/3)页

等等这些可量化的数字,记者不断挖掘一些所谓有新闻价值的新闻,说白了,但凡是相关社会矛盾,都会引起极大反响,让记者功成名就,于是放大这些矛盾点并通过文字、镜头不断激化它,成了许多记者热衷的事情。

        有时候也不禁让人反思,每天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满眼都是负面的新闻,大众是不是真的需要被灌输这么多反面信息,来让大众相信我们的社会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再这么下去,难不成要退回到黄@色新闻时代?

        特别是短视频盛行的当下,可以说尤其可怖,记得某个朋友跟我抱怨,家中的妻子,天天刷短视频,而大数据天天给她推送的都是一些负面的消息,比如她关注食品安全,于是,大数据开始给她洗脑式地反复推送全国各地发生的相关的食品安全事件,结果导致了,他的妻子,现在几乎不愿意去外面吃饭,买东西各种查成分,让他苦不堪言,更是吐槽说再这样继续下去,他们全家得饿死。

        我们很多人都明白,新闻报道的往往都是“特殊事件”,可是眼下幸存者偏差却比比皆是。

        回到正题上来,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叶蓝秋事件不是陈若兮操刀,换成是杨佳琪,事件刚开始,所眼见的事实就是叶蓝秋在公车上撒野不让座,报道出来了,大家热议,这个并没有问题。接下来,叶蓝秋自我反省,拍视频向全社会道歉,继续报道出来,让大家看到叶蓝秋是有悔意的,这个时候,说不定大家就开始会稍微松一松,再往下深挖,叶蓝秋中学期间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全校都以她为荣,为什么这样一个人会在公车上做这种事呢?有什么隐情?顺着这个,继续深挖,后面的路子就能完全不一样了。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接收一条讯息时,是一时半会不会对这个讯息有所谓对错的判断,而一旦加入了舆论导向性,我们就很容易地做出判断,无论是顺着舆论做出判断A,还是反其道而行做出判断B,这样的一个结果可能就已经是经过媒体加工改造的了。所以为什么一再强调,报道事实,而不是真相,更不是判断对错。

        但是《搜索》却很直白地揭露了当下的媒介是如何做的,他们已经早就不满足于只报道事实,而是更喜欢去用无形的手,去盖棺定论,去给一件事做定义。

        再说说媒介素养。简单来说,在现在这个媒体发达的社会,不再有单纯的受众和传者,每个人既是受众,亦是传者,就好比微博,每个人在转发的过程中,就已经完成了一次受众向传者身份转化的过程,同时完成了一次次级传播。这样一来,就要求每个人都要有良好的媒介素养,能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

        片中有一幕让我印象极其深刻,那就是叶蓝秋去家政公司找保姆,结果可谓遭到了口诛笔伐,临走还被围观群众拍照并发布至网上,杨守诚与叶蓝秋的关系也瞬间被描黑,导致陈若兮开展打击报复。

        很多人看了,或许会觉得,是不是有点夸张了?

        但是事实上,真的一点都不夸张!

        因为很多时候,大众所接受的信息是非常片面的,如果只是报道事实,做的也是客观的评价,那么或许接受这些信息的人还会去思考,可是当媒体以权威的名义来给一个事件新闻定性之后,那么他们就根本不用去思考了。

        大家都好似被蒙蔽了双眼,分不清是与非,当一个人的缺点在镜头下被无限放大,就没有人再去发掘这个人的优点,但事实上这个人不是没有优点的,只是大家选择了忽略。

        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高材生杀人事件,一开始所有舆论都把那位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塑造成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是一个内心黑暗到极致的一个凶手,所有人都在说他的不是,说他有多坏有多恶,但事实上,对方犯下如此罪行的背后隐含着许多心酸,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ww.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