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
第(1/3)页
李易虽然说想开了,不单纯地以商业电影来看待这部电影,那么剧情也就不需要弄出来那些被人诟病说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剧情。
可是问题同样的来了,怎么安排剧情?
毕竟,尽管说不那么看重票房,可是另外一方面他也依然希望,电影能有更多的人观看,所以这又是一个悖论。
众所周知的事情,很多普通民众,实际上,对于这段历史的了解其实真的不多,或者有所耳闻,或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在李易看来,原版的之所以会出现两极分化的评价,就是因为如此。
因为的确有很多人,是不了解这段历史的,然后看完电影,可能就会把电影当成历史。
这还真的不是开玩笑,而是事实就是如此,真正会因为看了电影之后,去查这段历史的资料的,其实反而是少部分。
为此,真实历史改编的影片,在这方面,就面临着一个抉择。
你是选择遵照历史,还是选择更多的艺术加工?
前者,很容易让电影失去那种观影的爽感,比如《八佰》,相比起后面的八年,前面的那四天四夜的血战显然更精彩。
就普通影迷而言,他们显然会更愿意看那四天四夜,而不是那后面的八年发生的事情。
其实仔细想想,如果真的按照慕晴说的那样,两者一半一半的话,其实真的不太可行,因为电影始终是拍给大多数人看的,至少李易是这么觉得的。
特别是这类的电影,如果看的人少的话,那么说白了也失去了其意义所在。
李易觉得自己完全就是自讨苦吃,其实真要拍这类的电影,未必就一定要选择《八佰》这样的电影。
但是越是了解这段历史,他却反而越是想把这个电影拍出来,因为哪怕放眼整个抗战史,这也是一段及其特殊,具有特别意义的战役。
一场内无补给、外无援军的孤军奋战,一条河,隔开了两个世界。河的一边租界内的莺歌燕舞,河那边却是人间炼狱。
这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xlwxww.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